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巧借央视经典语言,打造生物课堂特色(转载)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   丁稳双

从所周知,央视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早已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央视节目精彩纷呈,无论是频道和节目的广告语,还是主播的开篇语和结束语,都备受观众的喜爱。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借用央视的经典语言,创造一个好的开头,留下一个完美精彩的课堂结尾,那么,此画龙点睛之举就为丰富的生物课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列举央视部分栏目的经典语言,并稍作变化,以供各位同仁选用。

1、节目广告语(均可作为课堂的开篇语或结束语)

(1)、《新闻会客厅》,会见新闻当事人。————《新闻会客厅》

改编语:生物小资料,研究生物大学问。

(2)、《经济半小时》,关注公众利益!————《经济半小时》

改编语:生物三刻钟,探索生命奥秘!

(3)、撞击、思辨、深远,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对话》就在经济频道。————《对话》

改编语:钻研、思考、实践,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探索就在生物课堂。

(4)、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解析,《新闻1+1》!————《新闻1+1》

改编语: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感受,生物你我他。

(5)、《经济与法》,有案例说话。————《经济与法》

改编语:生物课堂,用心灵对话。

(6)、智而获智,智达深远,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你共享智慧人生。

改编语:智而获智,智达深远,中学生物课堂与你共享智慧人生。

2、栏目主持语

2.1 开篇主持语(可用作课堂的开篇语)

(1)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打开《新闻周刊》!————《新闻周刊》(白岩松主持)

改编语:知心同学,你好!欢迎进入生物课堂!

(2)各位(上午、中午、下午)好,欢迎收看这一时间的新闻!————《整点新闻》(康辉等主持)

改编语:各位(上午、中午、下午)好,欢迎进入这一时间的课堂!

(3)、真诚互动,《联合对抗》,我是王梁。————《联合对抗》(王梁等主持)

改编语:真诚互动,携手同行,我是某某。

(4)、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今天的《人与社会》,我是晓辉。————《人与社会》(李晓辉等主持)

改编语:你好,同学朋友,欢迎你参与今天的知识课堂,我是某某。

(5)、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新闻》!————《中国新闻》(徐利、五世林等主持)

改编语: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进入生物课堂!

(6)、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欢迎收看!————《晚间新闻》(海霞等主持)

改编语:各位同学,大家好!,这里是中学生物学知识课堂,欢迎参与!

(7)、观众朋友,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曲苑杂谈》(汪文华主持)

改编语:各位同学,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

(8)、《周末喜相逢》,欢乐储心中,说学逗唱演,笑星大联盟!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你收看的是好听、好看、好玩的笑星大联盟!————《周末喜相逢》(朱迅等主持)

改编语:课堂喜相逢,学问在心中,生物小学科,知识大联盟!知心同学们,大家好,现在你进入的是有趣、有滋、有味的知识大联盟!

(9)、《财富故事会》,创造新财富!————《财富故事会》(王凯等主持)

改编语:特色生物学,创造新特色!

(10)、《半边天》,我们共同的家!————《半边天》(张越主持)

改编语:生物课堂,我们共同的家!

(11)、好书需要分享,阅读丰富人生。————《子午书简》(卢迪等主持)

改编语:好课需要分享,学习丰富人生。

2.2结束主持语(可用作课堂的结束语)

(1)、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每周质量报告》(章炜秋主持)

改编语:共同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这里是趣味生物课堂,下次生物课时间,再见!

(2)、好了,下一周的事儿咱们下一周再聊,《新闻周刊》祝您晚安!————《新闻周刊》(白岩松主持)

改编语:好了,下一节课的事儿咱们下一节课再说,生物课堂祝您快乐!

(3)、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明天的同一时间《今日说法》再见!————《今日说法》(撒贝宁等主持)

改编语:感谢您参与今天的课堂,下次的相聚时间生物课堂再见!

(4)、好了,朋友们,今天就是这样,咱们下周的周一时间《乡约》再见!————《乡约》(肖东坡主持)

改编语:好了,同学们,今天就是这样,咱们下次的生物课时间"相约"再见!

(5)、好了,这段时间的新闻就是这样,接下来请您欣赏本台的其他节目,观众朋友,再见!————《整点新闻》(康辉等主持)

改编语:好了,本节课堂的内容就是这样,接下来请您欣赏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各位同学,再见!

(6)、我是小丫、我是小尼,祝您开心,祝您幸福!再见!————《开心词典》(王小丫、尼格买提主持)

改编语:我是园丁,您是花朵,您的开心,我的幸福!再见!

(7)、好了,欢迎大家在下周同一时间继续关注我们好听、好看、好玩的《笑星大联盟》,再见!————《笑星大联盟》(朱迅等主持)

改编语:好了,欢迎大家在下次的生物课堂时间继续关注我们有趣、有滋、有味的生物大课堂,再见!

(8)、好,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了,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人与社会》,我是晓辉,明天的同一时间再见!————《人与社会》(李晓辉等主持)

改编语:好,知心同学,感谢你参与今天的生物课堂,我是某某,下次的生物课堂时间再见!

(9)、观众朋友,分手之时,送来我们诚挚的祝福,祝福你们老朋友、新朋友天天都有好心情,再见!————《曲苑杂谈》(汪文华主持)

改编语:各位同学,分手之时,送来老师诚挚的祝福,祝福你们天天都有好心情,再见!

(10)、好,看世间百态,汇天下精彩,这里是《天天故事汇》,朋友们,下期再见!————《天天故事汇》(阿丘主持)

改编语:好,看生物百态,控生命奥秘,这里是生物大课堂,同学们,下节再见!

(11)、好了,观众朋友,我们这一期的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您的收看了,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再见!————《中华医药》(洪涛主持)

改编语:好了,各位同学,我们这一课的内容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您的参与!别忘了"生物课堂"伴随您的成长,再见!

(12)、走进《国际艺苑》,关注全球文化,我们下周再见!————《国际艺苑》(刘芳菲主持)

改编语:走进生物课堂,探索生命奥秘,我们下次再见!

诚然,一堂好课不仅要在语言上征服学生,有好的开头和结语,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内容。只有把功夫用在备课上,才能把精彩留在课堂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课前认真地研究教材,明确目标,备好难点,关注重点,扫除盲点。这样,未寸绸缪,在准备好足量的"米"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加上一些"调料",开好头,结好尾,巧借央视经典语言,打造生物课堂特色。那样,我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串起知识的璀璨斑斓,一定会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一定能让每一位学生的笑容更加灿烂。(<中学生物教学>2008年第十期)

 

09上海理综卷) 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www.ks5u.com

A.①抗体 ②载体 ③蛋白质

B.①群落 ②生境 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 ②神经元树突 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①和②并列独立,但又有共同部分③。所以满足条件的是A抗体和载体结构不同,但是有共同属性蛋白质。

 

2009高考理科综合上海卷生物部分解析

09高考理科综合上海卷生物部分解析

 

单选题

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抗体②载体③蛋白质

B.①群落②生境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②神经元树突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群落和生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故③包括①和②。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7.棉、麻和真丝是很多纺织品的原料,它们都来自于生物体,其组成成分主要是

A.纤维素和脂肪         B.纤维素和蛋白质

C.淀粉和蛋白质         D.淀粉和脂肪

【答案】B

【解析】纤维素存在于棉、麻中,但不存在于真丝中。真丝中含蛋白质较多,一般含有脂肪少。

1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下图所示四种细胞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一般是圆形的,植物细胞一般是方形的。

 

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B

【解析】人为活动破坏了地面植被,使沙尘暴越发强烈。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滥捕乱猎导致湿地内物种减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20.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成功表达。图示a处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结合的位置,它们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半保留复制原则

C.基因分离定律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图中为胰岛素基因与质粒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属于基因工程。

 

21.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素

【答案】B

【解析】A中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产生。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个体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肾上腺素是人在遇到危险时分泌的激素,该激素能提高心率、血压,促进机体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

 

六、(本题15分)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还爆发了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52.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          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的生物体的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    

 

53.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    

 

54.某同学参加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绘制了病毒增殖的示意图,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④②③

55.下表是各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传染病

主要传播方式

非典

接触传播

乙肝

 

艾滋病

体液传播

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56.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作了统计(见右图)。图中曲线在a点前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a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    

57.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

 

58.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后,墨西哥人为提醒人们预防甲型H1N1流感,给城市的雕塑也戴上了口罩(见右图)。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写出除此以外另两个预防措施。

52、蛋白质;核酸;寄生

53RNA(遗传物质;基因;核酸)

54C

55、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空气(飞沫)传播

56、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抗体

57、不合适;理由是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

58、注射疫苗;采用隔离措施(定期消毒;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

2009高考上海生物试卷解析

09高考上海生物试卷解析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1分题(共8题)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    D.磷脂

答案:C

解析:脱氧核糖只含有CHO;氨基酸至少含CHON;磷脂和核苷酸还含有NP

 

2.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白化病     B.炭疽病     C.结核病     D.狂犬病

答案:D

解析:白化病的发病是由于黑色素代谢障碍所致。白化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全身性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局部白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白化病(皮肤、毛发均正常)可为X伴性隐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称为肺结核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通过唾液传播。

备注:营养不良引起的病例:维生素、蛋白质、缺碘、内分泌腺与激素、重金属污染。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
.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但地理隔离不必须,例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就没有地理隔离。

备注: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综合进化论比较。

 

4.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A2     B4     C8     D16

答案:A

解析:由基因型可知有四对基因,根据自由组合的分析思路应拆分为四个分离规律,AaBBccDD,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依次为2111,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1×1×1=2种。

备注:配子组合类型。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答案:C

解析:抑制线粒体呼吸会导致迅速的能量耗竭影响主动运输;核糖体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构成;真核细胞往往有高尔基体;溶酶体是具有一组水解酶、并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

备注:细胞结构与功能及相关特性。

 

6.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称为

A.细胞融合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答案:D

 

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血清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答案:A

解析:血清含葡萄糖,葡萄糖为还原性糖,遇班氏试剂成砖红色(红黄色)。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中含胃蛋白酶等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健康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备注:几种物质的鉴定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

 

8.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答案:B

解析: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由于这些溶质和水分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流,这一部分液体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备注:区别体液、细胞内液、体外环境;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

 

(二)2分题(共20题)

9.存在于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对利福平敏感

C.在极端环境都不进行分裂生殖        D.都没有细胞壁

答案:A

解析: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分别处于渗透压高、温度高的环境,能在极端环境进行分裂生殖,一般有细胞壁;利福平主要应用于肺结核和其他结核病,外用治疗沙眼及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备注:细菌分类、代谢类型、结构与功能、遗传、生殖、免疫、发酵、生态地位。

 

10.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

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
C
.糖酵解、乳酸、胆固醇      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答案:A

解析: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备注: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相互转化;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和原料;丙酮酸为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

 

11.高的动脉血压引起降压反射。发生降压反射时

A.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降低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C.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降低        D.依靠正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降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依靠负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12.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答案:D

解析:玉米放入沸水中,转化糖分的酶受热失活,不能催化转化糖的反应。

 

13.下列关于人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可以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

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

D.胰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答案:B

解析: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缩写为HDL,亦称为a1脂蛋白,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其蛋白质部分,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所以称为"脂质清道夫"

备注:高血脂和脂肪肝形成原因与预防。

 

14.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答案:C

解析: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前后均应套袋。

备注:人工去雄与隔离套袋。

 

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答案:C

解析:每条肽链主链上的氧原子数比氨基酸多一个。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两个O,形成蛋白质缩合过程中要脱掉水,2n-(n-m)=n+m

备注:蛋白质、氨基酸结构与相应计算。

 

16.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答案:C

解析: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为自养型和异养型,没有有机物,大肠杆菌不能生长繁殖。

备注:选择(利用特殊成分)抑制杂菌、促进所需菌生长;鉴别(利用特殊指示剂)鉴别某些微生物*加青霉素——抑制细菌、放线菌,培养真菌。*高浓度NaCl——抑制多种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

 

17.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

答案:D

解析:设氨基酸为N个,110N-18(N-1)=2778  N=30  密码子31,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93对碱基。

备注:中心法则及计算。

 

18.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答案:C

解析: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21DNA复制在间期,基因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备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比较。

 

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10×   ②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备注: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0.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环割后肢脚趾趾尖的皮肤                 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
.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剪去牛蛙的脑

答案:B

解析:脊髓是曲腿反射的中枢,不应该破坏。

备注:大脑中存在躯体运动、感觉有关的中枢;小脑中存在运动平衡有关的中枢.;脑干中有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呼吸中枢;脊髓中有低等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等。

 

2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

答案:C

解析:花粉染色体数目已减少一半,单倍体高度不孕。

备注: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2.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答案:A

解析:据图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易位。

备注:交叉互换、重组与染色体结构变异。

 

23.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

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答案:A

解析:一般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后,都可作为抗原,使机体制造出相应抗体。一般来说,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一种蛋白质分子产生一种抗体。

 

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合成ATP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第三阶段需要O2;叶绿体合成ATP不需要O2;无光条件下,只有线粒体产生ATP

备注:ATP的来源和去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比较。

 

25.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仍为同一物种;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须观察蓍草种子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长情况,需原海拔处的数据作对照。

 

26.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优越性表现在通过有性生殖

A.可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  B.可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一致

C.产生的子代都是二倍体      D.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子代数量

答案:A

解析:主要是增加生物变异(基因重组)的来源和概率,利于种群延续、发展、进化和适应环境。无性繁殖优越性是它们能够比有性繁殖的物种繁殖得更加快。

备注: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分类、优点及其应用。

 

27.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答案:D

解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复制增殖。

备注: 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衣壳、抗原特异性。

 

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答案:C

解析:兴奋部位细胞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备注:电流由哪端传入,指针偏向哪边;局部电流、传递与传导、突触与突触小体、递质外排。

 

(三)3分题(共4题)

29.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r1R2r2控制。R1R2决定红色,r1r2决定白色,R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  B5  C9  D10

答案:B

解析:F1R1r1R2r2)自交出现的表现型中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类43210共五种。

备注: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与表现型。

 

30.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物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D

解析: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的比为15c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O2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77)。

备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及相关计算。

 

31.由基因型为 的个体产生的10000个精子中,有 的精子500个,则理论上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交换的比例是

A5%  B10%  C20%  D40%

答案:C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10000个精子理论上需要25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后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1aB型精子则交换值为500/2500=20%

 

3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vv的果蝇分别占15%55%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答案:B

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

 

二、简答题(共90分)

33.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_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3   13    8    512512均可)

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叶绿体   三羧酸循环、卡尔文循环   14

3)细胞核的DNA

解析: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液泡。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均为双层膜

在Ⅰ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在Ⅱ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卡尔文循环;

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分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出叶绿体2层、细胞膜1层,进细胞膜1层、线粒体2层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细胞核的DNA(图4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线粒体、叶绿体的DNA往往从母本传递给子代。

备注: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

 

3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

3)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内在因素,具有普遍性,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适者生存是结果。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岛上进行生殖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备注:基因库、进化论、生存斗争、种群基因频率、PCR技术

 

35.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

2)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下丘脑,一方面引起____________的反射性兴奋,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经由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和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BC,以协同升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2

1)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30min后,在较高浓度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___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2)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_________的危险因素。

答案:(1)抗利尿激素

2)延髓糖中枢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31)主动运输和扩散     胰岛素       ①、③

2)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2型糖尿病

解析: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入血液。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口服浓葡萄糖一段时间,葡萄糖在小肠中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被吸收进血液,血糖会明显上升;而后在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肝脏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甘油三酯,使血糖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② 对比两幅曲线图可见,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口服血糖后血糖含量没什么明显差异,但是胰岛素分泌量,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较弱,胰岛素浓度高而调节能力弱,应该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弱或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的结果,这是Ⅱ型糖尿病的病因。

交感神经兴奋的生理意义在于应付机体所遇到的紧急情况。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36.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

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____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

3)在再分化阶段所用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指出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

1)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生产上用试管苗保留植物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植体

2)去分化(脱分化)

31)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2)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3)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素

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自然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所以至少分三组,且有黑暗作为对照,每组必须有一定的种子数量,且数量相等。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去分化(脱分化)1)。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2)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3)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备注:植物组培技术、外植体、去分化、再分化

 

37.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基因,生物技术可对此类基因的变化进行检测。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p53基因的部分区域。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在该区域的碱基会发生改变,在上图中用方框圈出发生改变的碱基对;这种变异被称为____________

3)已知限制酶E识别序列为CCGG,若用限制酶E分别完全切割正常人和患者的p53基因部分区域(见上图),那么正常人的会被切成____________个片段;而患者的则被切割成长度为____________对碱基和____________对碱基的两种片段。

4)如果某人的p53基因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以P表示正常基因,P异常基因)。

答案:(1)从细胞中分离     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见下图

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

33       460      220

4P+P

解析: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通常包括从细胞中分离以及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38.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___分子,释放出_________,并经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21%O2浓度下,每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量的差值是_______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还原型辅酶Ⅱ(NADPH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叶绿素a     高能电子(e—)

319.5mg

O2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O2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2)当CO2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解析:Z的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反应在类囊体膜进行;叶绿素a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光能被叶绿素a吸收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最终生成还原型辅酶Ⅱ,提供给暗反应;由曲线可直接读出25适宜光照下,1.5%O221%O2CO2吸收分别为2915,差值为14,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换算成葡萄糖即可;O2浓度较高时会同CO2竞争RuBP,减少了用于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根据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相同CO2浓度下,高温状态下较高的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更明显。

备注: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活跃的化学能、色素的作用、还原型辅酶Ⅱ、ATP

 

39.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图1)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SP1菌。培养基配方如表1

 

1)配制Ⅱ号固体培养基时,除添加Ⅱ号液体培养基成分外,还应添加1%______

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和________培养基。在Ⅱ号培养基中,为SP1菌提供氮源的成分是____

4)在营养缺乏或环境恶劣时,SP1的菌体变成一个圆形的休眠体,这种休眠体被称为_________

5)将SP1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氯苯的Ⅲ号培养液中培养,得到生长曲线(如图2)。从图2可知,SP1菌在____________培养条件下最早停止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琼脂

2)先调PH,后灭菌

3)通用   选择    硝酸铵

4)芽孢

520mg/L  氯苯    碳源最早耗尽

解析:用琼脂配制固体培养基;先调PH,后灭菌;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生物因子或化学物质,对培养的细胞具有选择性,适应者存活,不适者死亡,达到选择的目的。

Ⅰ号培养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菌株,属于通用培养基,Ⅱ号培养基是为选择出SP1菌株属于选择培养基,Ⅱ号培养基成分中含N物质为硝酸铵,则应由它为SP1菌株提供氮源;

在恶劣环境下一些菌体会形成芽孢休眠体,来度过不良环境;

SP1菌株是以氯苯为碳源,当氯苯消耗尽菌株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继续生存,故氯苯含量越少,SP1菌株越早停止生长。

备注:微生物培养曲线及各时期的特点、培养基的配置和分类

 

40.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_____

4)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_______基因和_______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___

答案:(1Y的差别

21)常染色体隐性

     2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

     31/4

     41/200

31H      IB      2HhIAIB       37/16

解析:本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的运用。

41.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4)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解析: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深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备注:正反交判断显隐性、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