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生物的周围都有多种其他生物。生物体内也可能生活有其他生物。甚至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可能有细菌。每一生物周围的各种生物和它的体表、体内的各种生物都是这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
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是指同种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现象在同种动植物内部都存在,如同种植物争夺水分、温度、养分、光照和空气而呈现个体的差异,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的残食现象和争夺食物、栖所、配偶等互相咬杀的现象。种内互助现象也非常普遍,如同种植物种群一致排挤异种植物,动物的群聚生活有利于捕食、御敌、抵抗不良环境和繁衍后代等。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比种内关系复杂,概括起来为种间斗争和互助关系,其中主要是围绕着食物发生的联系(即食物链),主要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共栖、寄生、腐生和附生等。
1.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某些草食动物(如兔等)为食。
2.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被消灭。例如,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当云杉的生长高度超过桦木时,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当把大、小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时,经过16天,其中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能正常生长等。
3.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独立生存。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共生。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白蚁能为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提供养料,鞭毛虫能帮助白蚁消化木纤维,二者也是一种共生关系。
4.共栖: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这种现象叫共栖。例如,海葵和寄居蟹,海葵附着在螺壳上,利用寄居蟹作为运动工具,并以它吃剩的残屑为食,寄居蟹匿居在空螺壳内,受到海葵的保护;牡蛎的外套腔里常有小蟹栖息;海参的泄殖腔的呼吸树里常有小鱼栖息等。
5.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寄生。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