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 | 出分时间 | 录取分数线 | 查询方式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一是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二是拨打声讯电话: 中国联通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拨打16898168、16898178查询,手机用户拨打96310066查询; 中国电信133,153,189及固定电话用户拨打16816789查询; 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134-139、150、151、158、159)和铁通用户可拨打961388查询;......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免费声讯电话:9601166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成绩查询:声讯号码16885168(自动台)或1607160(人工台) 3,录取查询:声讯号码16885118或16885188(自动台)或1607160(人工台) ......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报名信息卡上填写了有效的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的考生,可以获得省招办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的成绩信息 ......详情 | ||
已发布 | 一是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二是拨打声讯电话查询:16887722<文科查分>、16887723<理科查分>、16887724<志愿信息查询>、16887801<录取结果查询>。......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168"查询电话号码: 高考分数查询号码:16897799 高考分数线查询号码:16897897 3、移动用户通过短信查询: 查询高考主观分请编辑:9+"考生号"发送到1062806201 查询高考客观分请编辑:9+"考生号"发送到1062806202 4、考生可携带本人准考证及身份证到所在县(市、区)招办通过高考成绩查询系统进行查询。.....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一是由当地招办向考生发放成绩通知单; 3,二是通过邮政快递直接寄给考生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高考成绩查询热线为:1688001; 3、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查询热线:95001950;人工查询:95000; | ||
已发布 | 未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拨打96833513查询 ......详情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声讯电话:高考查分电话16887799......详情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考生可通过拨打声讯电话16866查询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168声讯:16893888、1603888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1,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1.固定电话、小灵通:16860999; 2.江西教育电视台; 3.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3.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二编辑短信"gkcf考生号",发送至10628833,。 三自动语音信息台:网通用户拨打16897788,电信用户拨打16817788,铁通用户拨打95105168,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考生号即可查询考生成绩。 四是人工信息台,网通用户拨打1607788,通过和话务员互动查询 | ||
已发布 | 3.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2.拨打9616893168查询成绩 | ||
已发布 | 1.声讯电话:16885678 2.手机短信:移动用户拨12580或125908030,也可发送短信CX至09500;联通用户拨 95001678 或1015689,也可发送短信CX至8500 3.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1.声讯电话:高考成绩查询拨打16897766,自动语音:1258168,人工语音:12580 费率:1元/次 2.短信:发送考生号到106583051查询高考成绩,发送到106583052查询高考录取信息 3、高考录取查询热线:16897866。......详情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 ||
已发布 | 网上查询:>>点击查询2009年高考成绩 移动用户发送D准考证号到0888867或拨打125903367; 小灵通用户发送准考证号到222267; 联通用户发送准考证号到822267; 声讯电话查询:16899167(全省); 贵阳电话查询:961689167 |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2009年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分方式
Google订阅免费天气预报手机短信
1、谷歌免费天气预报短信服务
前天接到短信说Google短信服务已停止奥运消息的发送,但上线了一些新内容。于是我登入到http://www.google.com/sms/alerts 发现了里面多了个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项目。
用法很简单,选择好省份和城市后点击免费订阅,然后在提示框里点击获取验证码,将手机接收的验证码输入即可完成免费天气预报短信订阅。

接收到的短信内容会是这样的:
广东省 广州,29度/18度,晴,微风
周五,29度/18度,晴
优点:
短信内容是中文
缺点:
只能接收一个城市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弊端:
这个服务有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每次都需要输入验证码, 而且这个验证码是无法更改的。而且似乎无法记录cookie,也就是说,每次你登入到短信服务,都需要输入一次无法更改的验证码。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疟原虫
疟原虫属于真球虫目(Eucoccidiida)、疟原虫科(Plasmodidae)、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
疟原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Grassi and Felletti,1890) Labbe,1899]、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897) Schaudinn,1902]、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lletti,1890]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罕见。
【形态】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胞质和胞膜,环状体以后各期尚有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最终产物—疟色素。血片经姬氏或瑞氏染液染色后,核呈紫红色,胞质为天蓝至深蓝色,疟色素呈棕黄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四种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发育各期的形态又各有不同,可资鉴别。除了疟原虫本身的形态特征不同之外,被寄生的红细胞在形态上也可发生变化。被寄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对鉴别疟原虫种类很有帮助。
1.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各期的形态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分为三个主要发育期。
(1)滋养体(trophozoite):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ring form)。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的红色薛氏点(Schuffner's dots);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有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Maurer's dots);被三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有齐氏点(Ziemann's dots)。此时称为晚期滋养体,亦称大滋养体。
(2)裂殖体(schizont):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核开始分裂后即称为裂殖体。核经反复分裂,最后胞质随之分裂,每一个核都被部分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merozoite),早期的裂殖体称为未成熟裂殖体,晚期含有一定数量的裂殖子且疟色素已经集中成团的裂殖体称为成熟裂殖体。
(3)配子体(gametocyte):疟原虫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中发育长大,核增大而不再分裂,胞质增多而无伪足,最后发育成为圆形、卵圆形或新月形的个体,称为配子体;配子体有雌、雄(或大小)之分:雌(大)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或居中;雄(小)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稀薄,疟色素少而细小,核质疏松、较大、位于虫体中央。
2.超微结构
(1)裂殖子:红细胞内期裂殖子呈卵圆形,有表膜复合膜(pellicular complex)包绕。大小随虫种略有不同,平均长1.5µm,平均直径1µm。
表膜(pellicle)由一质膜和两层紧贴的内膜组成。质膜厚约7.5µm,内膜厚约15µm,有膜孔。紧靠内膜的下面是一排起于顶端极环(polar ring)并向后部放散的表膜下微管(subpellicular microtubule)。内膜和表膜下微管可能起细胞骨架作用,使裂殖子有硬度。游离的裂殖子的外膜有一厚约20µm表被(surface coat)覆盖。此表被是电子致密、坚实的纤丝,在性质上似是蛋白质,可能在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应答中起作用。在裂殖子侧面表膜有一胞口(cytostome),红细胞内期各期原虫通过胞口摄取宿主细胞浆。
裂殖子顶端是一截头的圆锥形突起称为顶突(apical prominence),有三个极环。在此区可见两个电子致密的棒状体(rhoptry)和数个微线体(micronemes)。棒状体和微线体可能在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时起作用。裂殖子后部可见一线粒体。内质网很少,但胞浆内有丰富的核糖体。高尔基氏复合体不明显。裂殖子的核大而圆,位于虫体后半部,沿核膜可见核孔,未见有核仁。
(2)子胞子:子胞子形状细长,长约11µm,直径为1.0µm,常弯曲呈C形或S形,前端稍细,顶端较平,后端钝圆,体表光滑。子胞子内的细胞器基本上与裂殖子相似。表膜由一外膜、双层内膜和一层表膜下微管组成。膜下微管自极环向后延伸至核或稍越过核而终止。虫体的微弱运动可能是膜下微管的伸缩引起的。子胞子的前端顶部有一向内凹入的顶杯(anterior cup)即顶突,在顶突的周围有3~4个极环。细胞核一个,长形。有一对电子致密的棒状体,可能开口于顶环。在核的前方或后方,有数量很多的微线体,呈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生活史】 寄生于人体的4种疟原虫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人和按蚊二个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schizogony)。在红细胞内,除进行裂体增殖外,部分裂殖子形成配子体,开始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在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gametogony),继而进行孢子增殖(sporogony)。
1.在人体内的发育 分肝细胞内的发育和红细胞内的发育二个阶段:
(1)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cycle,简称红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sporozoite)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经30分钟后随血流侵入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营养进行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成熟的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内含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裂殖子胀破肝细胞后释出,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余部分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的发育。间日疟原虫完成红细胞外期的时间约8天,恶性疟原虫约6天,三日疟原虫为11~12天,卵形疟原虫为9天。
目前一般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遗传学上不同的两种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tachysporozoites,TS)和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s,BS)。当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速发型子孢子继续发育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而迟发型子孢子视虫株的不同,需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数月至年余)的休眠期后,才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经休眠期的子孢子被称之为休眠子(hypnozoite)。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
(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cycle,简称红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流后很快侵入红细胞。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①裂殖子通过特异部位识别和附着于红细胞膜表面受体;②红细胞广泛性变形,红细胞膜在环绕裂殖子处凹入形成纳虫空泡;③裂殖子入侵完成后纳虫空泡密封。在入侵过程中裂殖子的细胞表被脱落于红细胞中。
侵入的裂殖子先形成环状体,摄取营养,生长发育,经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最后形成含有一定数量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释出,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余再侵入其他正常红细胞,重复其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过程(图11—3)。完成一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间日疟原虫约需48小时,恶性疟原虫约需36~48小时,三日疟原虫约需72小时,卵形疟原虫约需48小时。恶性疟原虫的早期滋养体在外周血液中经十几小时的发育后,逐渐隐匿于微血管、血窦或其他血流缓慢处,继续发育成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这2个时期在外周血液中一般不易见到。
疟原虫经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是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的配子体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的血窦或微血管里发育,成熟后始出现于外周血液中,约在无性体出现后7~10天才见于外周血液中。配子体的进一步发育需在蚊胃中进行,否则在人体内经30~60天即衰老变性而被清除。
4种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的不同发育期,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主要寄生于网织红细胞,三日疟原虫多寄生于较衰老的红细胞,而恶性疟原虫可寄生于各发育期的红细胞。
2.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当雌性按蚊刺吸病人或带虫者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能在蚊胃内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均被消化。在蚊胃内,雄配子体核分裂成4—8块,胞质也向外伸出4—8条细丝;不久,每一小块胞核进入一条细丝中,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中形成雄配子(male gamete)。雄配子体在蚊胃中游动,此后,钻进雌配子(female gamete)体内,受精形成合子(zygote)。合子变长,能动,成为动合子(ookinete)。动合子穿过胃壁上皮细胞或其间隙,在蚊胃基底膜下形成圆球形的卵囊(oocyst)。卵囊长大,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从成孢子细胞(sporoblasy)表面芽生子孢子,形成数以万计的子孢子(sporozoite)。子孢子随卵囊破裂释出或由囊壁钻出,经血淋巴集中于按蚊的涎腺,发育为成熟子孢子。当受染蚊再吸血时,子孢子即可随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在人体内的发育。在最适条件下,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成熟所需时间:间日疟原虫约为9~10天,恶性疟原虫约为10~12天,三日疟原虫约为25~28天,卵形疟原虫约为16天。
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配子体的感染性(成熟程度)与活性、密度及雌雄配子体的数量比例,蚊体内生化条件与蚊体对入侵疟原虫的免疫反应性,以及外界温、湿度变化对疟原虫蚊期发育的影响。
【营养代谢】 疟原虫可通过表膜的渗透或经胞口以吞饮方式摄取营养。在肝细胞内寄生的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以肝细胞的胞质为营养。
1.葡萄糖代谢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的糖原储存很少,葡萄糖是疟原虫红细胞内期主要的能量来源。疟原虫的寄生使红细胞膜发生变化,增强了葡萄糖通过膜的主动转运,或者除去某些抑制转运的因子,从而使疟原虫可源源不断地从宿主的血浆获得葡萄糖以供代谢之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是戊糖磷酸途径所需要的酶,受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内G6PD缺乏时,影响疟原虫分解葡萄糖,导致虫体发育障碍。缺乏G6PD的病人对恶性疟原虫有选择抗性是否与此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2.蛋白质代谢 疟原虫获得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是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的水解产物,还来自宿主的血浆和红细胞内的氨基酸库及有机物碳。血红蛋白从疟原虫胞口被吞入,由胞口基部长出食物泡,胞口孔被膜封闭。血红蛋白被食物泡内的酸性肽链内切酶和氨基肽酶的协同作用消化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珠蛋白在酶的作用下再分解为几种氨基酸以供合成虫体本身的蛋白质。血红素最后形成一种复合物即疟色素。疟色素不被溶解和吸收而留在食物泡的壁上。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过程中,疟色素逐渐融合成团,随着裂体增殖完成后被排入血流。
3.核酸代谢 疟原虫没有从头合成嘌吟的途径,仅依靠一个补救途径利用现成的嘌呤碱基和核苷。参与嘌呤补救途径的酶有腺苷酸脱氢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
在疟原虫的多种生物合成途径中,对氨基苯甲酸(PABA)、四氢叶酸(THF)等都是很重要的辅助因子。如果宿主的食物中缺乏PABA,则影响THF的生成,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感染因而被抑制。
4.脂类代谢 疟原虫无脂类储存,也不能合成脂肪酸与胆固醇,完全依赖于宿主提供,如从宿主血浆中获得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胆固醇对维持疟原虫及受染细胞的膜的完整性都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内疟原虫所需的脂类可由摄入的葡萄糖代谢的产物组成,其中主要为磷脂,磷脂增多与疟原虫膜的合成有关。
【致病】 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致病力强弱与侵入的虫种、数量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细胞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细胞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潜伏期的长短与进入人体的原虫种株、子孢子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恶性疟的潜伏期为7~27天;三日疟的潜伏期为18~35天;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1~16天;间日疟的短潜伏期株为11~25天,长潜伏期株为6~12个月或更长。对我国河南、云南、贵州、广西和湖南等省志愿者进行多次感染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实验观察,表明各地均兼有间日疟长、短潜伏期2种类型,而且二者出现的比例有由北向南短潜伏期比例增高的趋势。由输血感染诱发的疟疾,潜伏期一般较短。
2.疟疾发作(paroxysm)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当经过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的密度达到发热阈值(threshold),如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µl血,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µl血。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1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1次;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若寄生的疟原虫增殖不同步时,发作间隔则无规律,如初发患者。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或有不同批次的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时,发作也多不典型。疟疾发作次数主要取决于患者治疗适当与否及机体免疫力增强的速度。随着机体对疟原虫产生的免疫力逐渐增强,大量原虫被消灭,发作可自行停止。
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recrudescence)。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疟疾复发(relapse)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关于复发机理目前仍未阐明清楚,其中子孢子休眠学说认为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4. 贫血(anemia) 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怀孕妇
女和儿童最常见,流行区的高死亡率与严重贫血有关。贫血的原因除了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②免疫病理的损害。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时,使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的破坏。此外宿主产生特异抗体后,容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在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可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发生显著变化而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并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疟疾患者的贫血程度常超过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的程度。③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5.脾肿大 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4天后,脾开始肿大,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者,脾肿大十分明显,可达脐下。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早期经积极抗疟治疗,脾可恢复正常大小。慢性患者,由于脾包膜增厚,组织高度纤维化,质地变硬,虽经抗疟根治,也不能恢复到正常。
在非洲或亚洲某些热带疟疾流行区,出现"热带巨脾综合症",可能是有疟疾的免疫反应所引起。患者多伴有肝大、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巨脾症、贫血等症状;血中IgM水平增高。
2009年7月6日星期一
关于2009年开展普通高中、学前、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各有关高等学校,厅属各单位:
今年3月和5月,省教育厅分别以陕教基〔2009〕6号、24号文件,对全省义务教育课改成果展评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为了推动基础教育各学段教科研工作有序、深入开展,现将2009年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段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各类参评成果必须是2007年以来,陕西省范围内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
二、评选项目
(一)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1.教育研究专著;
2.课题(项目)研究报告;
3.调查报告;
4.科研论文;
5.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学科教学设计、课例和教学经验总结等。
(二)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6.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
7.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8.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9.课堂实录(DVD或VCD);
10.电视教学节目;
11.教育电视栏目;
12.教育电视专题片。
(三)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3.校本课程;
14.校本课程教材;
(网络、多媒体成果请报省电教馆)
(四)有关自制学具教具类成果报送办法参见《关于举办2009年度优秀教具评选活动暨参加全国优秀教具评选活动的通知》(陕教基办〔2009〕12号)。
三、申报推荐程序、数量、原则和要求
(一)各类成果报送数量见附表一,不得突破。
(二)申报者和各市在进行申报、推荐教学成果时,要按照陕教基〔2008〕14号文件有关要求和格式,准备好参评材料,认真填写相关的成果申报表、推荐汇总表及《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见附表二)。
(三)各市在申报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时,要与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作品的选送相结合,务必在拟报送参加全省评选的成果中择优、提前上报参加全国大赛的作品(参加全国大赛的作品报送截止时间为2009年8月20日,义务段也同时报送),具体事项见《关于组织选送"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作品的通知》(陕电教〔2009〕9号,可在陕西教育网下载)。
(四)个人申报的材料包括:《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一式2份)、《陕西省2009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表》(一式5份)、参评作品(一式5份)、相关证书复印件(2份)。
(五)所有材料经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审核后,于2009年9月25日-10月10日,按类别分别报送以下地址:
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报送地址: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号),邮编:710061,联系人:秦德增,电话:029—85370522;
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报送地址:陕西省电化教育馆(西安市药王洞155号),邮编:710003,联系人:张黎苹,电话:029—87340173;
校本课程开发类文本成果报送地址:陕西省教育厅课程教材管理中心(西安市药王洞155号),邮编:710003,联系人:魏水荣,电话:029—87346914。
不符合要求的成果和逾期送达的成果,不予评审。
四、注意事项
有关成果报送、评审的其它事项,与《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08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的通知》(陕教基〔2008〕14号)相同,该文下载地址:陕西教育网(老版,文件专区,http://old.snedu.gov.cn/readnews.asp?id=2578)。
本文下载地址:陕西教育网(www.snedu.com)文件专区。
附件:1.陕西省2009年度普通高中、特殊、学前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申报数量分配表
2.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的补充通知和2009年开展普通高中、学前、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的补充通知和2009年开展普通高中、学前、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如下,望各校积极组织教师准备参评。
我区报送成果的时间为:普通高中、学前、特殊教育的优秀教育成果务必在8月29日上报;义务段的优秀教育成果务必在9月4日上报,逾期送达的成果不予评审。
报送地点: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报碑林区电教站;先进集体和个人报教育局;其它类成果报碑林进校。
请以校为单位按照省上的格式要求等统一报送,不受理未经过学校推荐的个人成果。
注:各校上报时需交保送清单。
附1: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的补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