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生境

habitat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生境又称栖息地。具有一定环境特征的生物生活或居住地。如变形虫(Amoebaproteus)的生境为清水池搪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处;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的生境是落叶林内的阴湿处。生境也可为整个群落占据的地方,如梭梭(Haloxylon cmmodendron)荒漠群落的生境是中亚荒漠地区的沙漠或戈壁;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沼泽群落的生境是在世界各地潮湿的沼泽中。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而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为了避免混乱,识别生境的这两种用法是很重要的。
  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无机盐类等非生物因子和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生境一词多用于类称,概括地指某一类群的生物经常生活的区域类型,也可用于特称,具体指某一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场所,强调现实生态环境。一般描述植物的生境常着眼于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土壤条件等),描述动物的生境则多侧重于植被类型。生境一词不同于生态位。美国生态学家E.P.奥德姆曾将生境比作生物的住址,而将生态位比作生物的职业。
  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居住的场所,又称栖息地。对于生物的生活来说,生境是提供最接近的、直接的生活条件的场所。因此而对生境不仅仅看作是位置的场所,而是把它作为个体或种群的生活环境问题来掌握,并识别、表示它的性状和状态。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环境的同义词,但是生境的内容是生物居住场所内部环境因素的特有状态,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掌握这种状态,而是对居住场所要进行剖析,在总的考虑上别具意义。生境的构成因素上有各种无机因素和各种生物因素。但是实际上,大多是提出植被作为生境的内容,对动物就很少这样处理,特别是提及以大型植物为对象的生境[还使用生育场所、立地(环境)等词]时,从历史上来看,主要也是指非生物因素。克列门茨和谢尔福德(F.E.Cle-ments & V.E.Shelford,1939)认为:"所谓生境,是仅包括与生物或生物群落相应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场所。"这是基于把生物群落看成是统一体,生物因素是与生物相互作用有联系的统一体内在的东西,而不该属于环境的观点方法。就群落来考虑生境时,必然会倾向于这个观点。随着作为对象的生物的大小,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作为生境来研究的空间的大小也不同。微小生物栖息的、具有特殊环境条件的微小场所称为小生境(microhabitat)。在群落内部,构成群落的生物相互混杂,各选择自己的生境,自然也就形成了别种生物的生境。相互散在的概念就是体现于这种群落的存在方式和生境状态。一般说来,生物在生活史中是变换它的生境,所谓种的生境,就是指这种变化系列,变化方式。在分类学的记述中,生境一词专门用来指种的分布区(地理的分布区、高度、深度等)。作为性状、状态的类型而确定的生境称为生活小区(biotope),沙漠、泥潭、橡树林、叶上、粪堆等就是例子。可以说这是作为生物可以栖息的场所的自然空间的质的区别。可以认为,表现为生活小区的生物栖息地是普遍地进行着的,赫西(R.Hesse,1924),赫西、阿利和施米特(Hes- se,W.C.Allee & K.P.Schmidt,1937)认为,所谓生活小区是具有相同的地形或地理的单位空间,而Lebenssttte,Lebensort,niche(小生境)具有同样的意义。也有人把生境一词专用来指这种生活小区,而把更大的区分称为大生境(majorhabitat)。还有不少人把生境和生活小区二词完全看作同义词而广义地加以应用。也有人认为:生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空间,即个体小区(monotope),与小生境(niche)的涵义相同,而生活小区是指生物群落(biocoenosis)的栖息空间,这些名词的定义不一定是确切的,用法上往往含糊不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