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同位素标记法

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同位素标记法,使用的同位素既有放射性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也有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不要以为"同位素标记法"中使用的都是放射性同位素。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2011海南生物卷)29.(12分)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

(2011海南生物卷)29.(12分)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治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治病基因。


 

回答问题:

(1)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常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X___(X,Y,常)染色体上。

(2)      II-2的基因型为__AaXBXb____,III-3的基因型为___AAXBXb_或AaXBXb_

(3)      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1/24_

(4)      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1/8__。

(5)      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3/10____。

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

【转载】2012年在高中生物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教材内容方面

新教材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重合作探究、重科学思想方法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章节系统性不强、操作难及个别知识点描述不准确欠完整等不足之处。

必修1:

1P8第一章第2节实验中,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4幅图顺序不太合适,习惯上是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转反光镜、转换器操作;

2P13第一章《本章小结》第二段,"…由个体组成种群,不同种群及其环境形成群 落,…" 群落的概念存在知识性错误;

3P50基础题1,图1中共有5处错误,教师用书中只提到了4处。还有一处是∶高等动物细胞中不应有叶绿体;

4P53"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细胞器"这一说法欠妥,并且与上一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前后说法矛盾;

5P79图中两滴管均应竖直悬空;

6P8553中温度过高时酶分子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曲线是否应和图54一样与横轴相交?

7P86拓展题,(2)如果在A点时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用书给出的答案与之不符。并不是如题目所问"在A点时升高10℃",连A点以前的曲线也都按升高10℃处理了。

8P92图中,B瓶中玻璃管不应插入液面以下,应和A瓶一样处理,否则进入玻璃管的将是培养液。

9P112第五章第1节,有关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前期:间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处不妥,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是前期的变化,改为"前期: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或者干脆把"间期"二字去掉更好,"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10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在1771英国人普里斯特利之前,1642年布鲁塞尔的医生海尔蒙特就已经开始探究光合作用了。

11)关于染色体、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的关系。中图版的图文并茂的描述方法便教利学,效果更好一些

12P115拓展题2坐标图中有丝分裂"间期"和必修2P25技能训练曲线图中"间期",建议改得时间更长一些,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最长,占细胞周期时间9095%

必修2:

13P8课后习题基础题2与两对性状有关,而该节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建议移到后一节。

14P1722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建议加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原因是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本节"模型构建中"还要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5P21"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显微照片"不清楚,很难分辨各个时期;

16P29第一段"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该句话有歧义;

17P30"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一图,最好再加一个模式图;

18P6646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与mRNA上的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是相反的,很多教辅、课件等把二者顺序说成一致。建议再加一个模式图澄清;

19P67图中第34条肽链均含有22个氨基酸,不合适,第4条应再多一些;

20P88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只有一组低温诱导培养的洋葱根尖,建议设置一组常温下培养的洋葱根尖作为对照,中图版教材中采用"设置温度梯度分组进行培养"的做法比较科学。

21P83思考与讨论,以人的23对染色体为例说明基因重组:"即使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要保证子女中有两个所有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子女的数量至少应是多少?"答案是2461,约为64亿,超过全世界人口,不合情理。换成其他动物更好一些。

22P86黑体字"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如发生在杂合体的隐性基因中则可能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建议将"从而"改为"可能"或者"往往",比较确切。

2.教材编排方面

1)必修1--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

如果先安排水、无机盐、糖类、脂质,再安排蛋白质、核酸,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能更便于教学。

2)必修2

教材不是按照课标顺序而是基本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安排,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摩尔根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现代进化论,围绕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既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解释和推理,又能从众多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其他优秀品质中多有感悟。特别是感悟科学家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思想方法。

但是,这样编排调整同时带来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是存在的。

①基因的概念在初中就已接触,再讲"遗传因子的发现",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②必修1刚学完有丝分裂,接着学习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学习遗传知识,再深入到基因水平,顺理成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教学过程的具体操作。

③尽管义务教育课标中已有"概述开花和结果"等有关个体发育知识的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已将个体发育知识删去,但是作为遗传规律的重要补充,建议适当增设部分个体发育的知识,否则就难以解释种子性状和植株性状等问题。中图版、苏教版都对此有相应的补充。

2012年在高中生物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高考考试资料中心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性别决定方式

性别决定方式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多数生物体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相互间往往不同,这对染色体跟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统称常染色体。

1.1 XY型性别决定

  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XX;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X染色体一样,也记作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Y,因此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大多数。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两栖类以及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中有女娄菜、菠菜、大麻等。

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雌雄异株的女娄菜体内,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株的作用。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在X上,也有一些在常染色体上。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1.2 ZW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凡雌性个体具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具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ZW型。这类生物中,雄性是同配性别。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这一类型。例如家鸡、家蚕等。

1.3 XO型性别决定

  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和蟑螂等少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雌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X染色体;雄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X染色体。如雌性蝗虫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蝗虫有23条染色体(22X)。减数分裂时,雌虫只产生一种X卵子;雄虫可产生有X和无X染色体的2种精子,其性别比例为11

1.4 ZO型性别决定

  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称为ZO型性别决定。此类型中,雌性产生2型配子,雄性产生单一类型配子,性别比例为11

 

2 染色体的单双倍数决定性别

  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的染色体倍数决定。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为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体大的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体小的工蜂。单倍体雄蜂进行的减数分裂十分特殊,减数分裂第一次,出现单极纺锤体,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正常,含16个染色体(单价体),另一个是无核的细胞质芽体。正常的子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单倍体(n16)的精细胞,发育成精子。膜翅目昆虫中的蜜蜂、胡蜂、蚂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3 环境条件决定性别

  有些动物的性别,靠其生活史发育的早期阶段的温度、光照或营养状况等环境条件来决定的。比如:海生蠕虫后益,是一种环节动物,成熟雌虫将卵产在海水中,刚发育的幼虫没有性分化,之后自由生活的幼虫将落入海底,发育成雌虫,但是如果有机会落到雌虫的口吻上,很快下滑经内壁进入子宫发育成雄虫。如果把已经落在雌虫口吻上的幼虫移去,让其继续自由生活,就发育成中间性,畸形程度视呆在雌虫口吻上时间的长短;许多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以下孵化则几乎全为雌性,高于32℃时雄性则占多数;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扬子鳄,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产生较多的雄性。

 

4 基因决定性别

  某些植物既可以是雌雄同株,也可以是雌雄异株,这类植物的性别往往是靠某些基因决定的。如葫芦科的喷瓜,决定性别的是三个复等位基因,即aBa+ab;其显隐关系为aBa+abaB基因决定发育为雄株;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b则决定发育为雌株。性别的类型有5种基因型所决定:aBa+aBab为雄株;a+a+a+ab为雌雄同株;aab为雌株;纯合的abab不存在,因为雌性个体不可能提供ab配子。玉米也可因为2对基因的转变,引起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差异[1]。(为防止词条有广告信息报错,这里将d变换为b

 

5 性反转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鱼类的性反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到性成熟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慢慢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所以,每条黄鳝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成熟的雌剑尾鱼会出其不意地变成雄鱼,老的雌鳗鱼有时转变成雄鱼。鸡也有"牝鸡司晨"现象,且可用激素使性未分化的鸡胚转变性别。

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

输血

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corss-match test),即不仅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清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的次侧)。这样,既可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 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 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如果不侧不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应,只能在应急情况下输血,输血时不宜太快太多,并密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     这就是为什么O型血可以被A型血接受,反之则不行。因为O型血红细胞表面没有A、B两种抗原,但是其血清中存在抗A、抗B两种抗体,A型血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因此O型血输给A型血的人交叉配血中主侧不发生凝集,但次侧是发生凝集的,属于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反之A型血输给O型血的人交叉配血中主侧发生凝集(A型血的红细胞溶解了),所以反之不行。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在输血的时候,至少要保证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溶解。

根据血液中含有的不同血型抗分a/b/o/ab等,若血液里有A抗原,就是A型血;有B抗原的是B型血;同时含有A和B抗原的是AB型血;既不含A也不含B抗原的则是O型血。  血液中除含有上面提到的血型抗原,还有一种相对应的物质:血型抗体。A型血有抗B抗体,B型血有抗A抗体,当这种 相互对抗的抗原抗体相遇时就会发生生物学所指的凝集反应,表现在临床上就是使我们的血液大量地溶解和破坏。这是一种致命的症状,可以严重危及人的生命。所以说,B型血不能输给A型血,A型不能输给B型;AB型血因不含抗A和抗B抗体,理论上可以接受异型血输入;O型血与AB正相反,即含抗A又含抗B抗体,因此不能接受异型输血,但它不含A和B抗原,当需要的时候可以输给A、B或AB型血的人。这就是通常把O型血称作"万能输血者"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
A型血的人具A抗原,B抗体。不能接受B型和AB型血 B型血的人具B抗原,A抗体。不能接受A型和AB型血 O型血的人不具抗原,含A、B抗体。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的人具A、B抗原,不具抗体。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

 例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答案选D 。但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选C,即①④⑤。

例2、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的全部消失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有些资料的答案选A、C,有些资料的答案选C。即在A项是否正确上存在争议。中学师生大多赞成前一种说法。
   
    从上述两个例题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组确定的混乱状况。 
那么,在在生物实验中,到达应该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呢?人教社赵占良老师《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中学生物教学》2007,3)一文给我们拨开了迷雾,看到了光明。下面是一段引自赵老师的文章: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仅靠观察所看不到的未知。为了探索这样的未知,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控制或施加某种影响。在对照实验中,经过这样的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这里之所以强调"一组",主要是考虑到平行重复的问题。简单地说,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针对具体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清楚实验控制的原理。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种: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对不少教师来说,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容易;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则常常困惑。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1号试管处于常温环境(不加热),也不加任何催化剂,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加 FeCL3溶液,4号试管加肝脏研磨液。这显然是运用加法原理进行控制的实验,1号属于对照组,2号、3号、4号属于实验组。又如,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对天竺葵进行"饥饿"处理后,让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检验。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总是要见光的,人为地将一半叶片遮盖起来,让光照(实质是光合作用)这一因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减法原理,这一组应当属于实验组,曝光的一半叶片则属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结论是相反的,原因有二:一是被"饥饿"处理所迷惑,二是认为遮光的一半叶片缺少实验因素。其实,"饥饿"处理只是为了使实验效果容易检测,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无关的;遮光的一半叶片并非缺少实验因素,而是对实验因素进行的一种控制(即去除)。

 笔者仔细读了一遍赵占良老师的文章,觉得这才算真正把问题的实质弄清楚了。赵老师分析得很透彻,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容易,也没有什么争议。而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我们则常常感到困惑,大家争论的也就是这一类问题。对照赵老师的文章,前面所引的两个例题,都是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因此例1应选D,例2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应选C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蛋白质的降解是否放能

蛋白质的降解是否放能

 

 

笔者在向学生讲解习题时,发现这两个习题:

1、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 C

        A、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    B、葡萄糖→乳酸

        C、二氧化碳+水→葡萄糖      D、蛋白质→氨基酸

解题:葡萄糖的分解、蛋白质的水解过程都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分解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而二氧化碳和水形成葡萄糖,则是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

2、反应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的固定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解析:A蛋白质水解无能量的释放;C中的H2O的分解不需要消耗ATP水解的能量,CO2固定也不需要消耗能量;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自由扩散,不需消耗能量。

这两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解释正是让我们容易误解的地方。蛋白质降解过程到底是释放能量还是消耗能量呢?

看看下面的两段资料:《生物化学》(B.D.Hames & N.M.Hooper,第二版影印版)P64The purified protein sample is hydrolyzed into its constituent amino acids by heating it in 6 M HCl at 110 for 24 h in an evacuate and sealed tub.说明了蛋白质在6 M HCl110的外界条件下水解是需要加热的。沈同、王镜岩编写的《生物化学》中也讲到蛋白质的水解分为酸解、碱解和酶解,前两种水解方法都需要在加热的条件进行。另外,高中人教2003年版《化学(必修加选修)》P66: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水解反应就必然是吸热反应。种种迹象表明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以致造成了误解或误选。

《解读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姜岩,新华网,2004.11.17)认为: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我认为此观点是正确的,并且这样分析:第1D项蛋白质→氨基酸的过程在生物体内并在细胞外是可以说通的,而且这是一个放能过程;第2题不选A项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但笔者认为还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在分析此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介绍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的机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2012年9月4日星期二

糖脂常常被作为细胞表面标志物质,又是细胞表面抗原的重要组分

糖脂常常被作为细胞表面标志物质,又是细胞表面抗原的重要组分

2012年9月1日星期六

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
   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无拟核结构
因为硫化叶菌细胞细胞壁缺乏肽聚糖,只含有一个S层,S层是古菌中最普遍的细胞壁类型,其由蛋白和糖蛋白组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简单的细胞壁。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与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有关。所以A正确。 硫化叶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拟核。
 
硫化叶菌是最早发现的嗜酸热微生物(Brock et al.,1972),属于泉古菌界,其生长环境通常为富含硫的地热地区。硫化叶菌嗜酸性,最佳生长pH为2-3,可耐受pH为0.9-5.8;嗜热,最佳生长温度70℃-85℃。硫化叶菌细胞形态为球形,并有许多叶状分裂,切面树叶形,直径0.2-2μm,有鞭毛,能运动。细胞壁缺乏肽聚糖,所以对青霉素不敏感,只含有一个S层,S层是古菌中最普遍的细胞壁类型,其由蛋白和糖蛋白组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简单的细胞壁。硫化叶菌需氧,属于兼性自养生物,既可以以CO2作为碳源,以硫代硫酸盐作为能源营自养生活,也可以以蛋白胨、糖或者酵母提取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营异养生活。

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10/19
 
 
该遗传病用A和a表示:
显性发病率为19%,隐性aa=81%,(设a的概率为q,q平方==81%,q=90%)即a=90%,则A=10%。
基因型AA=10%*10%=1%,aa=90%*90%=81%,Aa=18%。
妻子患病,有2种可能的基因型AA和Aa,AA占显性的概率=1%/19%,即1/19;Aa占显性概率=18%/19%,即18/19。
(1)若妻子AA(1/19),丈夫正常aa,后代患病概率=1/19;
(2)若妻子Aa(18/19),丈夫正常aa,后代患病概率=9/19。
则后代患病概率=1/19+9/19=10/19。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台畜

采精用的台畜有真、假之分,且各有利弊。所谓真台畜(即活台畜,简称台畜),是指使用与公畜同种的母畜、阉畜或另一头种公畜作台畜。
 

2012年5月1日星期二

西咸国际机场6条巴士线去机场

 6条巴士线去机场

  目前,机场巴士有1-6号线,一号线:钟楼(美伦酒店)-机场;二号线:火车站(解放饭店)-机场;三号线:西高新(志诚丽柏酒店)-西稍门-机场;四号线:小寨国贸-东方大酒店-唐城宾馆-机场;五号线:建国饭店(互助路二号)-长庆宾馆-机场;前五号线,票价每人25元,燃油附加费每人1元。六号线:机场-咸阳火车站-人民路-咸阳市政府-民生商厦-彩虹宾馆,票价是15元。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很多教师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原因是小肠中存在大量的葡萄糖,会形成顺浓度梯度,这是不正确的。一方面,人体吃进的主要糖类物质是淀粉而不是葡萄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需要过程和时间;另一方面,人体的小肠全长约为5~6米,小肠腔面有许多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襞,以及皱襞的绒毛,由于皱襞绒毛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30倍,另外,小肠上皮细胞上约有1700条微绒毛,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大了20倍,总之,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左右。有人经过计算,发现小肠的吸收面积如果全部展开,足有400平方米之大,这么大的吸收面积,足以导致分解后在局部形成的葡萄糖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要低。因此,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与Na+的协同运输,具体情况是,顺浓度梯度每进入细胞膜2个Na+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带进1个葡萄糖分子(见图6);由于主动运输的原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大于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因此,葡萄糖分子又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上肠上皮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中(见图6)。图6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转运葡萄糖的过程模式图 一般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以及各种氨基酸,都是通过这种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主动运输(协同运输或伴随运输)的。事实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弄清楚每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可能用一套统一的标准进行界定,这也正好说明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正因为如此,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进出细胞的一般规律,即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定义及其特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的特殊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吴成军)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RNA病毒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序列与转录产物一致者为正链,也称编码链、非模板链;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序列与转录产物互补者为负链,也称模板链。

与此相似,在病毒界中的单链RNA病毒,若其基因组RNA本身就具有mRNA的功能,则该RNA病毒就是正链RNA病毒(+RNA);若作为基因组的RNA进入细胞寄生后必须得通过该基因组RNA复制产生出与之互补的RNA链才能作为mRNA,则这种RNA就称为负链RNA病毒(-RNA)。这是RNA病毒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示:
+RNA->编码产物
-RNA->+RNA->编码产物

HIV属于逆转录活性的+RNA病毒;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也是+RNA;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属于-RNA.

ps...逆转录病毒是指RNA病毒有逆转录为DNA的活性,与正负链没有必然的联系.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是+RNA,-RNA,也可以是DNA.如乙肝病毒(HBV)就是具有逆转录活性的双链DNA(dsDNA)病毒.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共有氨基6个,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加硫酸铵的分子式为C5H11O2NS,正确的有(说明原因)(多选)
A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94个
B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C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增加5个D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减少1个
A错,88+6-1=93;
D错,(-1+1)*5=0
B对,2*5=10
C对,1*5=5
选BC。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有关基因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ACD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这个是对还是不对
错的
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
增加隐性致病基因纯和概率
像显性遗传病即使不是近亲结婚,发病率也很高,这个就与是否近亲结婚无关。

蚕分五龄

蚕分五龄: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
眠起后进入第二龄;
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
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后期才作茧自缚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最初是用玻璃微型吸管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再注人去核卵母细胞内;后来发展出了另外一种方法,即直接将供体细胞注人去核卵母细胞透明质内,然后用病毒介导或者电脉冲等方式使两个细胞融合。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卵母细胞损伤较小,现在较为常用,多莉羊的产生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因为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拥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对后代的性状表达起决定性的作用,线粒体DNA编码的基因很少,表达的蛋白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线粒体自身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的功能相关,与后代的性状表达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核移植后的细胞质中同时存在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的线粒体,到底这些线粒体是共存,还是一种消失一种保留,这个还处于研究阶段。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中学)关于转发西安市2012年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的通知

各高中学校:

西安市2012年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将于近期召开,现将全文转发如下。望各校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

                                      碑林进校中教部

                                      2012年2月13

附件:

 

 

关于举办西安市2012年新课程高考复习

备考研讨会的通知

 

各区(县)教研室、高中学校:

为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全国及陕西省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特点、试卷结构、考点分布的变化,加强我市2012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定于201222425日举办"西安市2012年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22012年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与高考预测点分析;

3、高考复习备考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解析;

4、基于案例的高考有效复习备考策略及建议。

二、特邀专家

语文:朱     教育部全国新课程高考命题专家,宁夏自治区语文特级教师,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骨干教师,高中语文新课程高考备考研究专家。

政治:张园园   江苏南通市第一中学政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南通市政治学科带头人,高中政治学科基地专家,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历史:成学江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中历史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培训远程研修项目专家团核心成员,高中历史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地理:吴岱峰   安徽省蚌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安徽省地理学科带头人,高中地理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物理:沈启正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物理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考命题组成员,高中物理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化学:金从武   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西城区化学学科带头人,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生物:老师   教育部高中生物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及教师用书副主编。

数学:杨天旭   西安市高新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高新一中学科带头人,西安市学科中心组成员,高中数学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英语: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高中英语新课程高考命题研究专家。

三、讲座内容及日程安排

 

     

     

224

(下午)

14:0017:00

外地代表报到

225

(上午)

8:3011:30

特邀专家报告:陕西及全国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与高考预测点分析;基于案例的复习备考策略。

225

(下午)

14:0017:00

名校名师报告: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经验交流;结合陕西阅卷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学科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费用

1、本市学校请于22123日集体在市教科所报名,报名时配发培训听课证,本市教师参会时持培训听课证考勤。

2、外地参会代表报名时间为22414:0017:00

报名地点在陕西省军区招待所(小寨西路4号)4号楼大厅(省军区招待所联系电话:85269709

3、会议费用:会务费(含资料),每人每科280元。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报名方法

    各区县、学校报名人数确定后,请统一填写报名回执,于26212请发送至xajkyxx@163.com传真至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便安排食宿。

 

会务组联系人:老师  029-87639266

老师  029-87639265(传真)

   

附件:2012年高考信息与复习备考研讨会回执

 

 

 

 

 

                   二○一二年一月八日

 

 

 

 

 

 

 

附件:

2012年高考信息与复习备考研讨会回执

                     

 

学校名称

 

通讯

地址

 

联系人姓名

 

电话

 

传真

 

邮编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地理

 

  

 

 

 

 

 

 

 

 

 

是否住宿

 

人数

 

 

 

 

 

填表日期:          

(公章)

 

注:

1、此表复印有效。

    2回执请发送至xajkyxx@163.com或传真至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金莉 老师收。  

3、联系人:张老师 029-87639265(传真)

 

 

 

 

 

主题词:教育  高考  会议  通知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       2012年1月8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