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星期五

200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生物 试题分析

200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生物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风险。

D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的代谢示意图,下列关于酶活性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也是酶③反馈抑制物。

B  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改变而是其失去活性。

C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有受到抑制。

D  若此代谢的终产物不断地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考察酶活性调节的机理,这个考点两个"出"于课本:出自于课本又高出课本,灵活性强。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错误。

答案C

3.下列关于谷氨酸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时需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  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的天然的培养基。

C  从自然界分离的天然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  当菌体进入生产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质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C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故C不正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