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的角色,与教师的关系是一问一答,亦步亦趋。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发挥自主参与作用。当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中介或纽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意味着学习角色的转变。学生能否转变自身的学习角色,发挥自主参与作用,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标志。其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主导。我认为: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去参与,体验获取知识、原理的过程。下面我以《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教学为例,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Ⅰ 教材分析
"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他植物激素五部分。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增殖》等内容有关。植物激素的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
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1、植物的向性运动
2、生长素的发现
3、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树立生命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探索,追求真理
3、通过本节有关生长素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长素的发现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Ⅳ 学法指导和设计思路
讲述、讨论和探究的方法
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基于上述"三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借助课件和阅读材料,自主完成探究过程、知识构建过程。通过大量的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向日葵幼嫩花盘跟着太阳转的动画、水平放置幼苗生长状况、植物向光性实验动画(利用从网络中下载的现成课件)
录像片:窗台上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运动员跳水、动物奔跑等
Ⅵ 教学过程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学生学习过程
课件演示 讲 授 板 书
放映窗台上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运动员跳水、动物奔跑等的录像 导课:生物体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这些现象都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不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调节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调节 通过具体情境,观看录像,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演示: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的动画;2、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状况动画。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的?这两种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最后归纳出向性运动的概念)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学生讨论,争先恐后回答:光和重力引起的;共同点是方向单一
讲述: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讲述: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植物体内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二、生长素的发现
演示实验:动画(1) 边演示边提出疑问――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同时注重强调,如果不附加对比实验,能否得出同样的结论(教会学生设计实验的对比原则) (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具有向光性2、向光性与尖端有关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演示实验:动画(2) 讨论后,得出结论: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演示实验:动画(3) 讨论后,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演示动画: 提问:此实验是否能讲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如果不能,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强调设计实验必须有对照,才有说服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二)温特实验 有的答能,有的答不能。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确实是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提问:这种物质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植物激素? (三)郭葛分离出生长素 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后,回答:吲哚乙酸
演示向光性原理动画 边演示边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向光性原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分布多(强调是分布,不是产生),生长快,植物弯向生长慢的一侧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向光性原理 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教材P81页顶端优势示意图 分析教材实验:第一枝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枝茎尖去掉;第三枝去掉茎尖后,再在切口处涂上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膏,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 (二)生长素的作用特点:1、 两重性 讨论,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
出示教材P81页曲线图 提问:根、茎、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此图解说明了什么? 2、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浓度反应不同 分析曲线,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现象,讨论分析原因
课件演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茎生长状况 提问:1、根茎生长状况,原因是什么?2、如果在没有重力的宇宙飞船中,植株的根茎又会如何生长?
用电脑屏幕展示探究实验: 将A、B、C三朵花,在花未开放前,A、B去雄,套袋处理,待花成熟后,A柱头涂沫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C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果:A、C发育成果实,B未发育成果实,解释原因。 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二)促进果实发育(三)防止落花落果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分发材料,阅读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生理功能)讲述:同一植株同时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各种激素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五、其他植物激素 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落,完成随堂练习,加强反馈环节
Ⅶ 教学反思
通过上面一节课,能达到如下的效果:
1、 各种问题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拓展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 讨论环节的多次出现,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平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地位,焕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心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Ⅰ 教材分析
"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他植物激素五部分。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增殖》等内容有关。植物激素的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
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1、植物的向性运动
2、生长素的发现
3、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树立生命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探索,追求真理
3、通过本节有关生长素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长素的发现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Ⅳ 学法指导和设计思路
讲述、讨论和探究的方法
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基于上述"三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借助课件和阅读材料,自主完成探究过程、知识构建过程。通过大量的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向日葵幼嫩花盘跟着太阳转的动画、水平放置幼苗生长状况、植物向光性实验动画(利用从网络中下载的现成课件)
录像片:窗台上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运动员跳水、动物奔跑等
Ⅵ 教学过程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学生学习过程
课件演示 讲 授 板 书
放映窗台上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运动员跳水、动物奔跑等的录像 导课:生物体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这些现象都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不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调节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调节 通过具体情境,观看录像,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演示: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的动画;2、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状况动画。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的?这两种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最后归纳出向性运动的概念)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学生讨论,争先恐后回答:光和重力引起的;共同点是方向单一
讲述: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讲述: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植物体内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二、生长素的发现
演示实验:动画(1) 边演示边提出疑问――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同时注重强调,如果不附加对比实验,能否得出同样的结论(教会学生设计实验的对比原则) (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具有向光性2、向光性与尖端有关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演示实验:动画(2) 讨论后,得出结论: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演示实验:动画(3) 讨论后,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演示动画: 提问:此实验是否能讲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如果不能,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强调设计实验必须有对照,才有说服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二)温特实验 有的答能,有的答不能。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确实是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提问:这种物质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植物激素? (三)郭葛分离出生长素 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后,回答:吲哚乙酸
演示向光性原理动画 边演示边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向光性原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分布多(强调是分布,不是产生),生长快,植物弯向生长慢的一侧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向光性原理 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教材P81页顶端优势示意图 分析教材实验:第一枝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枝茎尖去掉;第三枝去掉茎尖后,再在切口处涂上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膏,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 (二)生长素的作用特点:1、 两重性 讨论,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
出示教材P81页曲线图 提问:根、茎、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此图解说明了什么? 2、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浓度反应不同 分析曲线,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现象,讨论分析原因
课件演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茎生长状况 提问:1、根茎生长状况,原因是什么?2、如果在没有重力的宇宙飞船中,植株的根茎又会如何生长?
用电脑屏幕展示探究实验: 将A、B、C三朵花,在花未开放前,A、B去雄,套袋处理,待花成熟后,A柱头涂沫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C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果:A、C发育成果实,B未发育成果实,解释原因。 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二)促进果实发育(三)防止落花落果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分发材料,阅读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生理功能)讲述:同一植株同时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各种激素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五、其他植物激素 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落,完成随堂练习,加强反馈环节
Ⅶ 教学反思
通过上面一节课,能达到如下的效果:
1、 各种问题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拓展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 讨论环节的多次出现,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平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地位,焕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心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